这篇文章最后更新于 10 年前 ,其中所记录的信息可能已经不再合理或有效。如有任何建议,欢迎与我联系。
从 Facebook 到人人网,从 Quora 到知乎,再从 Path 到朋友圈,中国互联网一直很善于模仿国外优秀的产品并御其于国门之外。而 WWDC 2012 更是让独自享受着“单机版互联网”的中国用户心花怒放:iOS 6 在中国终于放弃了摆在桌面上永远打不开的 Youtube 和 Twitter 转而内置优酷视频和新浪微博。
想来几乎每个中国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都能在国外找到其正在或已经辉煌过的表兄弟。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则是 2010 年前后,伴随着 Groupon 的成功,国内团购网站也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短时间就达到了数千家之多;而就在同时,每天数不清的(但占极少比例的)中国网民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发泄着自己对中国互联网的 C2C 模式(Copy to China)的不满。很多人都在问,中国互联网真的没有创新力吗?
2010 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提出了一个新词:“微创新”,通俗的解释是将某个产品抄过来,然后做些小改进再发布出去。有人讨厌这个词,认为其不过是“抄袭”二字的挡箭牌。然而“微创新”不止是中国的专有物,甚至也不只是互联网领域的专有物。Facebook 与 MySpace,MSN 和 AOL,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或多或少有些“微创新”的影子。虽然只有中国互联网能把“微创新”贯彻的如此彻底,但并不能说明中国互联网没有创新力,或者说中国人没有创新力。究其原因原因不过两个字:“利益”。人都在追求利益,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抄袭成本高,一个个法律条款成了“微创新”阻力;而中国正是缺少了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适合极了“微创新”。从这点来看,中国互联网人的价值观是完全正确的,出错的不过是法律制度。要论创新,中国也从来不缺乏有创新力的互联网产品:豆瓣,百度贴吧,迅雷,360 安全卫士,YY 游戏语音,消息速递等,真正缺乏的只是适合创新的土壤。
说到 消息速递 ,这正好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从这款应用一出来就一直在关注它,觉得它是最近国内很难得的创新应用。而就在最近几天,一款相似度 90%的应用“ 360 安全快递 ”隆重推出了,作为一个用户,我很高兴能够看到两款相似的软件能够相互竞争,比如消息速递之前只能上传 5MB 的照片,而 360 安全快递则可以上传 10MB 的照片。然后作为一个爬在中国互联网中的创业者,我感到很愤慨。设身处地想想,你带着统计数据和 PPT,出了城去见 VC,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来了个电话说有个大公司做了个产品和咱的一模一样。你想说啥?操!虽然为微创新辩解半天,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哪天自己的辛辛苦苦开发的、创新的产品被“微创新”了,尤其是被大公司“微创新”了,确实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你可以指责抄袭者不道德,可是道德永远无法束缚住人对利益的追逐,我们只能寄希望与大量类似的案例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从而促进法律制度的自我完善。至于眼下及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避免自己的产品被抄袭并超越,则是每个创业者都要面对的事情。
作为国内互联网创新的佼佼者,豆瓣的成功吸引力很多人的关注,这个网站在一个被人忽视的领域,以一种多数人无法理解的速度,打造出了一个有巨大忠诚用户群的“小众”网站。豆瓣的经验能不能让我们从中借鉴到什么?这个问题我也在探索,并谨以此文与广大辛苦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共勉。